調食
001 黄帝曰:願聞穀氣有五味,其入五藏,分別奈何?
【楊】穀氣津液,味有五種,各入其五藏,別之奈何?
002 伯高曰: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穀皆入於胃,五藏六府皆稟於胃。
【楊】胃受水穀,變化以滋五藏六府,五藏六府皆受其氣,故曰皆稟也。
003 五味各走其所喜,穀味酸,先走肝;穀味苦,先走心;穀味甘,先走脾;穀味辛,先走肺;穀味鹹,先走腎。
【楊】五味所喜,謂津液變爲五味,則五性有殊,性有五行,故各喜走同性之藏。
004 穀氣津液已行,營衛大通,乃化糟粕,以次傳下。
【楊】水穀化爲津液,清氣猶如霧露,名營衛,行脉内外,無所滯礙,故曰大通。其澄濁者,名爲糟粕。泌別汁入於膀胱,故曰以次傳下也。粕,頗洛反。
005 黄帝曰:營衛之行奈何?
【楊】因前營衛大通之言,故問營衛所行。
006 伯高曰:穀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膲,以溉五藏,別出兩行於營衛之道。
【楊】精微,津液也。津液資五藏已,衛氣出胃上口,營氣出於中膲之後,故曰兩行道也。
007 其大氣之槫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喉嚨,故呼則出,吸則入。
【楊】槫,謗各反,聚也。穀化爲氣,計有四道:精微營衛,以爲二道;化爲糟粕及濁氣并尿,其與精下傳,復爲一道;而不行,積於胸中,名氣海,以爲呼吸,復爲一道,合爲四道也。
008 天之精氣,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故穀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楊】天之精氣,則氣海中氣也。氣海之中,穀之精氣隨呼吸出入也。人之呼也,穀之精氣三分出已,及其吸也,一分還入,即須資食,充其腸胃之虛,以接不還之氣。若半日不食,則腸胃漸虛,穀氣衰也。一日不食,腸胃大虛,穀氣少也。七日不食,腸胃虛竭,穀氣皆盡,遂命終也。
009 黄帝曰:穀之五味,可得聞乎?伯高曰:請盡言之。
【楊】充虛接氣,内穀爲寳,故因其問,請盡言之。
010 五穀:
【楊】五穀、五畜、五菓、五菜,用之充飢,則謂之食;以其療病,則謂之藥。是以脾病宜食粳米,即其藥也;用充飢虛,即爲食也。故但是入口資身之物,例皆若是。此穀、畜、菓、菜等廿物,乃是五行五性之味,藏府血氣之本也,充虛接氣,莫大於茲,奉性養生,不可斯須離也。黄帝並依五行相配、相尅、相生,各入藏府,以爲和性之道也。案《神農》及《名毉本草》,左右不同,各依其本,具錄注之,冀其學者量而取用也。
011 粳米(飯)甘,
【楊】味苦平,無毒。稻米味甘温(生)〔平〕生。
012 麻酸,
【楊】胡麻味甘平,麻子味甘平。
013 大豆鹹,
【楊】大豆黄卷,味甘平,無毒。生大豆味甘平。
014 麥苦,
【楊】大麥味鹹温微寒,無毒,似穬麥無皮。穬麥味甘微寒,無毒。小麥味甘微寒,無毒。
015 黄黍辛。
【楊】丹黍米味苦微温,無毒。黍米味甘温,無毒。
016 五菓:棗甘,
【楊】大棗味甘平,煞烏頭毒。生棗味辛。
017 李酸,
【楊】人,味苦甘平,無毒。實,味苦。
018 栗鹹,
【楊】味鹹温,無毒。
019 杏苦,
【楊】核,味甘苦温。花,味苦,無毒。實,味一酸。
020 桃辛。
【楊】核,味苦甘平,無毒。實,味酸。
021 五畜:牛甘,
【楊】肉味甘平,無毒。
022 犬酸,
【楊】牝狗肉味鹹酸,無毒。
023 猪鹹,
【楊】肉味苦。
024 羊苦,
【楊】味甘大熱,無毒。
025 雞辛。
【楊】丹雄雞,味甘,微温,微寒,無毒;白雄雞,肉微温;烏雄雞,肉温也。
026 五菜:葵甘,
【楊】冬葵子,味甘寒,無毒,黄芩爲之使。葵根,味甘寒,無毒。葉,爲百菜主。心,傷人。
027 韭酸,
【楊】味辛酸温,無毒。
028 藿鹹,
【楊】案《別錄》:小豆葉爲藿。
029 薤苦,
【楊】(未)〔味〕辛苦温,無毒。
030 葱辛。
【楊】葱實,味辛温,無毒。根,主傷寒頭痛。汁平。
031 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鹹,赤色宜苦,白色宜辛。
【楊】養生療病,各候五味之外色,以其味益之也。
032 凡此五者,各有所宜。所言五宜者:脾病者,宜食粳米飯、牛肉、棗、葵;
【楊】脾病食甘,《素問》甘味補,苦味爲寫。
033 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
【楊】心病食苦,《素問》鹹味補,甘味爲寫。
034 腎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
【楊】腎病食鹹,《素問》鹹味寫,苦味爲補也。黄卷,以大豆爲之。
035 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
【楊】肝病食酸,《素問》酸味補,辛味爲寫。
036 肺病者,宜食黄黍、雞肉、桃、葱。
【楊】肺病食辛,《素問》辛味寫,酸味爲補。
037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楊】五味所刻之藏有病,宜禁其能尅之味
038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飯、牛肉、棗,皆甘;
【楊】肝者,木也。甘者,土也。宜食甘者,木尅於土,以所尅資肝也。
039 心色赤,宜食酸,〔麻、〕犬肉、李,皆酸;
【楊】心者,火也。酸者,木也。木生心也,以母資子也。
040 脾色黄,宜食鹹,大豆、豕肉、栗,皆鹹;
【楊】脾者,土也。鹹者,水也。土尅於水,水味鹹也,故食鹹以資於脾也。
041 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皆苦;
【楊】肺者,金也。苦者,火也。火尅於金也,以能尅爲資也。
042 腎色黑,宜食辛,黄黍、雞肉、桃,皆辛。
【楊】腎者,水也。辛者,金也。金生於水,以母資子。
043 辛散,
【楊】肝酸性收,欲得散者,食辛以散〔之〕。
044 酸收,
【楊】肺辛性散,欲得收者,食酸以收之。
045 甘緩,
【楊】脾甘性緩,欲得緩者,食甘以緩之。
046 堅,
【楊】心苦性堅,(欲得濡者,食鹹以濡也)〔欲得堅者,食苦以堅之〕。
047 鹹濡。
【楊】腎鹹性濡,(欲得堅者,食苦以堅之)〔欲得濡者,食鹹以濡也〕。
048 毒藥攻耶,
【楊】前揔言五味有攝養之功,今説毒藥攻耶之要。耶,謂風寒暑濕外耶者也。毒藥具有五味,故次言之。
049 五穀爲養,
【楊】五穀五味,爲養生之主也。
050 五菓爲助,
【楊】五菓五味,助穀之資。
051 五畜爲益,
【楊】五畜五味,益穀之資。
052 五菜爲埤,
【楊】五菜五味,埤穀之資。
053 氣味合而服之,以養精益氣。
【楊】穀之氣味入身,養人五精,益人五氣也。
054 此五味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堅或濡,
【楊】五味各有所利,利五藏也。散、收、緩、堅、濡等,調五藏也。
055 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
【楊】於四時中,五藏有所宜,五味〔有〕所宜。
056 黄帝問少兪曰:五味之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𤸇;
【楊】力中反,淋也,篆字(𤸇)〔癃〕也。
057 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
【楊】大貢反,心氣流洩疾。
058 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心悗。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
【楊】五味各走五藏所主,益其筋、血、氣、骨、肉等,不足皆有所少,有餘並招於病,其理是要,故請聞之。
059 少兪對曰:酸入胃,其氣濇以收,上之兩膲,弗能出入也,
【楊】濇,所勅反,不滑也。酸味性爲濇收,故上行兩膲,不能與營俱出而行,復不能自反還入於胃也。
060 不出則留於胃中,胃中和温,即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濡,得酸即縮卷約而不通,水道不通,故𤸇。
【楊】既不能出胃,因胃氣熱,下滲膀胱之中,膀胱皮薄而又耎,故得酸則縮約不通,所以成病爲𤸇。𤸇,淋也。胞,苞盛尿也。
061 陰者,積筋之所終也,故酸入走筋。
【楊】人陰器,一身諸筋終聚之處,故酸入走於此陰器。
062 黄帝曰: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兪曰:鹹入於胃,其氣上走中膲,注於脉,則血氣走之,血與鹹相得則血涘,血涘則胃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竭則咽路燋,故舌乾善渴。
【楊】腎主於骨,鹹味走骨,言走血者,以血爲水也。鹹味之氣,走於中膲血脉之中,以鹹與血相得,即澀而不中,胃汁注之,因即胃中枯竭,咽燋舌乾,所以渴也。咽爲下食,又通於涎,故爲路也。涘,音俟,水厓,義當凝也。
063 血脉者,中膲之道也,故鹹入而走血矣。
【楊】血脉從中膲而起,以通血氣,故胃之鹹味,走於血也。
064 黄帝曰: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兪曰:辛入於胃,其氣走於上膲,上膲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
【楊】洞,通洩也。辛氣慄悍,走於上膲,上膲衛氣行於脉外,營腠理諸陽。
065 薑韮之氣薰之,營衛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
【楊】以薑、韮之氣辛薰,營衛之氣非時受之,則辛氣久留心下,故令心氣洞洩也。
066 辛者,與氣俱行,故辛入而與汗俱出矣。
【楊】辛走衛氣,即與衛氣俱行,故辛入胃,即與衛氣汗俱出也。
067 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歐,何也?少兪曰:苦入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管,三膲之道皆閉而不通,故變歐。
【楊】苦是火味,計其走血以取資骨令堅,故苦走骨也。苦味堅强,五穀之氣不能勝之,故入三膲,則營衛不通,下膲復約,所以食之還出,名曰變歐也。
068 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而走骨,
【楊】齒爲骨餘,以楊枝苦物資齒,則齒鮮好,故知苦走骨。
069 故入而復出,知其走骨。
【楊】人食苦物,入咽還出,故知走骨而出歐也。
070 黄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心悗,何也?少兪曰:甘入於胃,其氣弱少,不能上於上膲,而與穀留於胃中,甘者令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蟲動,蟲動則令人心悗。
【楊】甘味氣弱,不能上於上膲,又令柔潤,胃氣緩而蟲動。蟲動者,穀蟲動也。穀蟲動以橈心,故令心悗。悗,音悶。
071 其氣外通於肉,故曰甘(入)走肉矣。
【楊】脾以主肉,甘通於肉,故甘走肉也。
072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淡入胃,是謂五味。
【楊】五味各入其藏。甘味二種,甘與淡也。穀入於胃,變爲甘味,未成曰淡,屬其在於胃;已成爲甘,走入於脾也。
073 五走: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鹹走骨,甘走肉,是謂五走。
【楊】《九卷》一文及《素問》皆「苦走骨,鹹走血」。(《九卷》)此文言「苦走血,鹹走骨」,皆左右異,具釋於前也。
074 五裁:病在筋,毋食酸;病在氣,无食辛;病在骨,无食鹹;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楊】裁,禁也。筋、氣、骨、肉、血等,乃是五味所資,以理食之,有益於身;從心多食,致招諸病,故須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