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養
001 黄帝曰:余聞先師有所心藏,弗著於方。余願聞而藏之,則而行之,
【楊】先師心藏,比斲輪之巧,不可☐☐,遂不著於方也。又上古未有文著☐☐☐暮代也,非文不傳,故請方傳之,藏而則之。
002 上以治民,下以治身,
【楊】先人後己,大聖之情也。
003 使百姓无病,上下和親,德澤下流,
【楊】理國之意。
004 子孫無憂,
【楊】理家之意。
005 傳於後世,無有終時,可得聞乎?
【楊】言其益遠。
006 歧伯曰:遠乎哉問!夫治民與治自,治彼與治此,治小與治大,治國與治家,未有逆而能治者也,夫唯順而已矣。
【楊】人之與己、彼此、小大、家國八者,守之取全,脩之取美,須順道德陰陽物理,故順之者吉,逆之者凶,斯乃天之道。
007 順者,非獨陰陽脉論氣之逆順也,百姓人民,皆欲順其志也。
【楊】非獨陰陽之道、十二經脉營衛之氣有逆有順,百姓之情皆不可逆,是以順之有吉也,故曰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也。志,願也。
008 黄帝曰:順之奈何?歧伯曰: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問所便。
【楊】夫爲國、爲家、爲身之道,各有其理,不循其理而欲正之身者,未之有也。所以並須問者,欲各知其理而順之也。俗、諱、禮、便,人之理也;陰陽、四時,天地之理也。存生之道,闕一不可,故常問之也。便,宜也。謂問病人寒熱等病,量其所宜,隨順調之,故問所便者也。
009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
【楊】言何方而知其所便也。
010 歧伯曰:夫人中熱消癉則便寒,寒中之屬則便熱。
【楊】中,腸胃中也。腸胃中熱,多消飲食,即消癉病也。癉,熱也,音丹。熱中宜以寒調,寒中宜以熱調,解其便也。
011 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善飢,齊以上皮熱;
【楊】自此以下,廣言熱中、寒中之狀。胃中熱以消穀,虛以喜飢,胃在齊上,胃中食氣上薰,故皮熱也。
012 腸中熱則出黄如糜,齊以下皮寒。
【楊】陽上陰下,胃熱腸冷,自是常理。今胃中雖熱,不可過熱,過熱乖常。腸中雖冷,不可不和,不和則多熱出黄。腸冷多熱不通,故齊下皮寒也。
013 胃中寒則䐜脹,腸中寒則腸鳴飧洩。
【楊】䐜,叱隣反,張起也。飧,音孫,謂食不消,下洩如水和飯也。冷氣不下,故多脹。腸中冷而氣轉,故腸鳴也。
014 胃中寒,腸中熱,則脹且洩;
【楊】以上腸胃俱熱俱寒,此乃胃寒腸熱俱時也。脹是胃寒,洩是腸熱,腸中不可熱,今熱則腸中不和,故脹且洩也。
015 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飢,少腹痛。
【楊】此胃熱腸寒俱時。胃熱故疾飢,腸寒故腹痛也。
016 黄帝曰:胃欲寒飲,腸欲熱飲,兩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驕恣從欲輕人,而無能禁之,禁之則逆其志,順之則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
【楊】胃中常熱,故欲滄滄而飲;腸中恒冷,故灼灼而食。寒熱乖和,則損於性命。若從欲則加病,逆志則生怒,二者不兼,故以先爲問也。
017 歧伯曰: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馭,語之以其道,示〔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令者乎?
【楊】(正)〔止〕可逆志以取其所樂,不可順欲而致所苦。故以道語之,無理不聽也。
018 黄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春夏先治其標,後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後治其標。
【楊】本,謂根與本也。標,末也,方昭反,謂枝與葉也。春夏之時,萬物之氣上昇,在標;秋冬之時,萬物之氣下流,在本。候病所在,以行療法,故春夏取標,秋冬取本也。
019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
【楊】謂適於口則害於身,違其心而利於體者,奈何?
020 歧伯曰:便此者,食飲衣服,亦欲適寒温,寒無淒淒,暑無出汗。食飲者熱毋灼灼,寒毋滄滄。
【楊】滄滄,寒也,音(食)〔倉〕。寒無淒等,謂調衣服也;熱無灼等,謂調食飲也,皆逆其所便也。
021 寒温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耶僻。
【楊】五藏之中和適,則其真氣内守,外耶不入,病無由生。
022 久視傷血,
【楊】夫爲勞者,必内有所損,然後血等有傷。役心注目於色,久則傷心,心主於血,故久視傷血。
023 久臥傷氣,
【楊】人臥則肺氣出難,故久臥(腸)〔傷〕肺,肺傷則氣傷也。
024 久坐傷肉,
【楊】人久靜坐,脾則不動,不動不使,故久坐傷脾,脾傷則肉傷也。
025 久立傷骨,
【楊】人之久立,則腰腎勞損,腎以主骨,故骨髓傷也。
026 久行傷筋,此久所病也。
【楊】人之久行,則肝膽勞損,肝傷則筋傷也。
027 春三月,此謂發陳,
【楊】陳,舊也。言春三月草木舊根、舊子皆發生也。
028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楊】天之父也,降之以德;地之母也,資之以氣。德之與氣,俱能生也。物因德氣,英華開發也。
029 夜臥蚤起,
【楊】春之三月主膽,肝之府足少陽用事。陰消陽息,故養陽者,至夜即臥,順陰消也。「蚤」(字),古「早」字。旦而起,順陽息也。
030 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
【楊】廣步於庭,勞以使志也。被髮緩形,逸以使志也。勞逸處中,和而生也。故其和者,是以内攝生者也。
031 生而勿煞,予而勿奪,賞而勿罸,此春氣之應也,養生之道也。
【楊】生、與、賞者,順少陽也;煞、奪、罸者(也),逆少陽也。故順、成、和,則外攝生也。内外和順,春之應也。斯之順者,爲身爲國養生道也。
032 逆則傷於肝,夏爲寒(爲)變,奉生長者少。
【楊】肝氣在春,故晚臥(形)晚起,逸體(急)〔怠〕形。煞、奪、罸者,皆逆少陽也。故其爲身者,逆即傷肝,夏爲傷寒熱病變也。其爲國也,霜雹風寒灾害變也。春時内外傷者,奉夏生長之道不足也。
033 夏三月,此謂蕃秀,
【楊】蕃,(代)〔伐〕元反,茂也。夏三月時,萬物蕃滋茂秀,增長者也。
034 天地氣交,萬物英實,
【楊】陰陽氣和,故物英華而盛實也。
035 晚臥蚤起,
【楊】夏之三月主少腸,心之府手大陽用事,陰虛陽盈。故養陽者,多起少臥也。晚臥以順陰虛,早起以順陽盈實也。
036 無厭於日,使志無怒,
【楊】日者爲陽,故不可厭之;怒者爲陰,故使志無怒之。
037 使英成秀,使氣得洩,
【楊】使物華皆得秀長,使身開腠氣得通洩也。
038 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也,養生之道也。
【楊】内者爲陰,外者爲陽,諸有所愛,皆欲在陽,此之行者,應太陽之氣,養生之道也。
039 逆之則傷心,秋爲㾬瘧,則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楊】早臥晚起,厭日生怒,傷英不秀,壅氣在内,皆逆太陽氣也。故夏爲逆者,則傷乎心,秋爲㾬瘧,奉秋收之道不足,得冬之氣,成熱中(病重)〔重病〕也。
040 秋三月,此謂容平,
【楊】夏氣盛長,至秋也不盛不長,以結其實,故曰容平也。
041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楊】天氣急者,風清氣涼也;地氣明者,山川景淨也。
042 蚤臥蚤起,與雞俱興,
【楊】秋之三月,主肺藏,手太陰用事,陽消陰息。故養陰者與雞俱臥,順陰息也;與雞俱起,順陽消也。
043 使志安寧,以緩秋形,
【楊】春之緩者,緩於堅急;秋之緩者,緩於滋盛,故寧志以緩形。
044 收斂神氣,使秋氣平,
【楊】夏日之時,神氣洪散,故收斂順秋之氣,使之和平也。
045 無外其志,使肺氣精。此秋氣之應也,養收之道也。
【楊】攝志存陰,使肺氣之無雜,此應秋氣,養陰之道也。
046 逆之則傷肺,冬爲飧洩,則奉養者少。
【楊】晚臥晚起,志不寧者,秋時以逆太陰氣,秋即傷肺,至冬飧洩,奉冬養之道少也(之)。
047 冬三月,此謂氣閉藏,
【楊】陰氣外閉,陽氣内藏。
048 水冰地坼,
【楊】勅白反,分也。
049 毋擾于陽,
【楊】言居陰分,故毋擾陽。
050 蚤臥晚起,
【楊】冬之三月,主腎藏,足少陰用事,陽虛陰盈,故養陰者多臥少起。早臥順陽虛,晚起順陰盈也。
051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
【楊】伏匿,靜也。臥盡陰分,使志靜也。
052 若有私意,若已有德,去寒就温,
【楊】言十一月,陰去陽來,故養陰者凡有私意,諸有所得,與陰俱去,順陽而來,無相擾也。
053 毋洩皮膚,使氣不極,此冬氣之應也,養藏之道也。
【楊】閉諸腠理,使氣不洩極也。斯之行者,應冬腎氣,養陰之道也。
054 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則奉生少也。
【楊】早起晚臥,不待日光,志氣外洩,冬爲逆者,傷腎痿厥,奉春養生之道少也。痿厥,不能行也,一曰偏枯也,於危反(也)。
055 天氣清靜,光明者也,
【楊】天道之氣,清虛不可見,安靜不可爲,故得三光七耀光明者也。玄元皇帝曰:虛靜者,天之明也。
056 藏德不上故不下。
【楊】天設日月,列星辰,張四時,調陰陽,日以曝之,夜以息之,風以乾之,雨露濡之。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養而物長;其所煞也,莫見其所喪而物亡。此謂天道藏德不上,故不下者也。聖人象之,其起福也,不見其所以而福起;其除禍也,不見其所由而禍除。則聖人藏德不上,故不下也。玄元皇帝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即其事也。
057 上下則日月不明,
【楊】君上情在,於己有私,脩德遂不爲德。玄元皇帝曰: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君之無德,則令日月薄蝕,三光不明也。
058 耶害空竅,
【楊】空竅,謂三百六十五穴也。君不脩德和陽氣者,則疵癘賊風,入人空竅,傷害人也。
059 陽氣閉塞,地氣冒明,
【楊】陽氣失和,故令陰氣冒覆三光。
060 雲露不精,則上應甘露不下交通,
【楊】陰氣失和,致令雲露無潤澤之精,無德應天,遂使甘露不降,陰陽不和也。言「(曰)〔白〕露」者,恐後代字誤也。
061 不表萬物命,故不施。
【楊】陰陽不得交通,則一中分命,無由布表生於萬物,德澤不露,故曰不施也。
062 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發,風雨不節,甘露不下則菀槁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乃道相失則未央絶滅。
【楊】盗夸(君之)〔之君〕,德不施布,禍及昆蟲,灾延草木,其有八種:一者名木多死,謂名好草木不黄而落;二者惡氣發,謂毒氣疵癘流行於國;三者風雨不節,謂風不時而起,雲不族而雨;四者甘露不下,謂和液無施。「菀槗」當爲「宛槁 」。宛,痿死。槗,枯也。於阮反。陳根舊枝,死不榮茂;五者,賊風數至,謂風從衝上來,破屋折木,先有虛者被刻而死;六者,暴雨數起,謂驟疾之雨,傷諸苗稼;七者天地四時不相保,謂陰陽乖繆,寒暑無節;八者,失道,未央絶滅。(未)央者,久也。言盜夸之君,絶滅(方)〔未〕久也。
063 唯聖人順之,故身無奇疾,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楊】唯聖人順天,藏德不上,故有三德:一者,身無奇疾,奇異耶氣不及於身也;二者,萬物不失,澤及蜫蟲,恩霑草木,各得生長也;三者,生氣不竭。生氣,和氣也。和氣不竭,致令雲露精潤,甘露時降也。
064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而肝氣内變。
【楊】少陽,足少陽膽府脉,爲外也。肝藏爲陰,在内也。故府氣不生,藏氣變也。
065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内洞。
【楊】太陽,手太陽小腸府脉,在外也。心藏爲陰,居内也。故府氣不生,藏氣内洞。洞,疾流洩也。
066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燋漏。
【楊】太陰,手太陰肺之脉也。腠理豪毛受耶,入於經胳,則脉不收(襄)〔聚〕深入至藏,故肺氣燋漏。燋,熱也。漏,洩也。
067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濁沉。
【楊】少陰,足少陰腎之脉也。少陰受耶,不藏能靜,深入至藏,故腎氣濁沉,不能營也。
068 失四時陰陽者,失萬物之根也。
【楊】陰陽四時,萬物之本也。人君違其本,故萬物失其根。
069 是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楊】聖人與萬物俱浮,即春夏養陽也;與萬物俱沉,即秋冬養陰也。與萬物沉浮以爲養者,志在生長之門也。
070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
【楊】逆四時之根者,則伐陰陽之本也,壞至真之道也。
071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灾害生,順之則奇疾不起,是謂得道。
【楊】陰爲萬物終死之本也,陽爲萬物始生之源也。逆之則灾害生,入於死地也;順之則奇疾除,得長生之道也。
072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楊】聖人得道之言,行之於身,寳之於心府也;愚者得道之章,佩之於衣裳,寳之於名利也。
073 順陰陽則生,逆之則死,順之則治,逆之則亂。
【楊】生死在身,理亂在國。
074 反順爲逆,是謂内格。
【楊】不順四時之養身,内有關格之病也。
075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形而後藥之,亂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鬪而鑄兵,亦不晚乎!
【楊】身病國亂,未有豪(微)〔徴〕而行道者,古之聖人也。病亂已(微)〔徴〕而散之者,賢人之道也。病亂已成而後理之者,衆人之失也。理之無益,故以穿井鑄兵無救之失以譬之也。